个人简介
付清松,男,1978年生,中共党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江苏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业导师、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社科、江苏省研究生教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等课题16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9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副主编教材1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江苏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大学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
事迹详述
1.做学生的成长合伙人,努力让其亲师信道
学生爱上一门课,不仅取决于课程本身和教师的授课技巧,还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与学生形成生命情感的共同体。为此,积极构建平等民主、彼此尊重、宽松活泼的师生秩序,努力同学生“共情”。注重“以课会友”,在讲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与评论》等课程时,收获了一批从恋爱到家庭、从考公考编到考博、从社会热点到学术前沿、从“三农”到人工智能等无话不谈的学生朋友;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研究生思政课的课间或课后,经常有学生就其在参与各类演讲赛、辩论赛、设计赛、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及其他社团活动时请付老师“支招”“献计”,而老师也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不把学生的事视为负担,而是乐此不疲地立足自己专业在理论、文献、案例、思路、方法、方案等方面提出建议,久而久之,成了学生口中的“付参谋”;课下与许多热爱篮球的研究生成为亲密球友,用自己的球技、球品赢得他们的好感和尊重,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保持联系,聊一些开心事、烦心事,并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征询看法。与所指导研究生之间同样也形成了上述师生秩序。2020级研究生张怀伟特别喜欢王阳明心学,硕士论文想围绕这方面选题,但付老师研究领域主要在马哲,为了尊重他的兴趣和选择,并未强制他改选老师比较擅长的题目,而是用半个多月时间恶补阳明心学,后在专业组共同努力下帮助他顺利通过了阳明后学的论文选题。通过变俯视学生为平视学生、变师长为师友,打通了与研究生之间的情感通道,为上好研究生课程、带好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笃学以成师者,身正为求垂范
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是思政课教师的根与魂,但信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度武装。因此付清松立志像萧灼基等前辈那样通读马恩经典。精读伴泛读,通读更读通;为研究而读,为解决自己和学生的困惑而读,也为回击歪理邪说而读,用宽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储备涵养“政治强、情怀深”的职业操守。但要上好思政课,仅有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须“杂食”。为此,广泛涉猎中西哲学、经济学等学科史、人类学、党史、名人传记、海外中国学等多领域书籍。利用“爱课程”“超星”“bilibili”等网络平台听讲各学科专业公开课和各题材类型纪录片,努力成为具有“思维新、视野广”的职业素养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潜心科研,在一个个查资料翻文献的不眠之夜和一次次被拒稿与再投稿的跌倒与爬起中实现学术成长。同时,把自己读书为学的刻苦认真和做人处事之正道代入教书育人实践,给学生做示范。为指导好“开门弟子”,每周找她谈话,在文献搜集和阅读、结构布局和文字表述等方面详细指导,要求她在引文、注释、文字、标点符号等每个方面都不能有任何马虎,一丝不苟的学风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她工作后在教师节发来短信说,“老师,现在我更深的体会到,三年来您的一贯严格要求,培养了我细心、严谨、耐挫、精益求精的品格,这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谢谢您!”2018级一位研究生曾在开题前发信息,说导师不在现场怕自己不通过,付清松用自己求学和工作中的经历,教育她现在就要养成埋头蹬车、莫问前程、从容淡定、不媚世俗的品行,这种品行是将来踏实做事、诚恳做人、厚积薄发的真实预演。正是在这些细节上经年累月的坚守和示范,被学生亲切称为“宝藏老师”。
3.以问题导向和问题先行牵引教学实践
教学中始终怀着敬畏和赤诚备好每节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上好每堂课,以真诚的付出换取学生精神抖擞的45分钟。注重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建立了以矛盾和阶级分析法、基础-主导辩证法、从后思索、非物自体思维、前提性反思、实践化思维等为方法论主题的教学案例30多个。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先行,以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认知误区为核心关切。“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海森堡测不准定理对人文社科研究有何启示”“不会游泳的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先救谁?——安徽肥东县撮镇圩埂村郭某2012年7月22日遭遇的‘千古难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小狗,怎么知道它摇尾巴是快乐的”“你不是蚂蚁,怎么知道它眼睛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家发现五夸克粒子和双粲重子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为什么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变革梨子”“你知道辽沈战役中的矛盾辩证法吗”“为什么存在判定死亡的医学难题和堕胎算不算谋杀的法律难题”“学术论证、论辩和写作中如何避免循环论证”等等,这些在学生那里常常表现为稀松平常、不证自明、熟知但非真知的事例,都是课堂上案例教学、讨论会、读书会、辩论赛、头脑风暴和师生对谈的内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教学努力,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成果,更要的是,换来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多年来,研究生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多在97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