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收获机械团队



团队简介:

江苏大学徐立章研究员领衔的智能化收获机械团队现有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三有”人才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团队培养国家优博提名1人,省优博1人,省优硕3人、校优博2人、校优硕3人,研究生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等;团队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先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60余名毕业生进入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

导师团队中拥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大学优秀学业导师2人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部省级课题2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88件、美国专利1件,发表论文235篇,其中SCI/EI收录125篇,出版著作5本。


【先进事迹】

融入科研团队,因材施教,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从第一届开始,每届研究生入学后,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每人手写一份较翔实的自传,对每个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外,导师团队还定期开展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围绕如何以做到以生为本、优秀研究生导师必须具备的素质、青年导师如何成长等主题交流经验,确立了研究生培养的中心地位。对每届研究生的培养,团队都是既按照学科点制定的培养方案提出统一要求,又在了解掌握学情基础上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尽相同的具体指导,觉得这样效果较好,十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十分注重进一步加强培养各环节的监督,不断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要求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规范。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平时的读书、课程论文结合起来,鼓励自选论题,早作考虑。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上交后,团队对摘要、引言、大小标题、结语等关键部位及补充的内容再批改1-2次,严格把关,较好地保证了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风,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品格修养也有益处。严格执行江苏大学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淘汰制度并把好学位论文关,论文答辩不流于形式。研究生研究成果丰硕。先后培养国家优博提名和江苏省优博各1名、江苏省优硕2人。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积极拓展国内外研究生创新基地

“智能化收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创新团队依托的研究基地拥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农业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和“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现代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研发平台,聘请由机械、测控、自动化、信号处理、液压等多方面研发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顾问组,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人员和其他单位科研人员的各自优势,有利于实现协同创新,共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支持、推荐研究生参加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指导的学生先后获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与国内主要收获机械龙头和骨干企业具有长期、紧密合作,在收获机械骨干企业建设有本团队的研究生工作站等基地,大力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此外,团队已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丹麦奥胡斯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选派优秀研究生去国外名校深造学习,开阔视野。很多毕业研究生都就职在上汽集团、南汽集团等大型企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加强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建立思想引领长效机制

提高思想认识,聚焦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团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定期开展团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要求团队成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化三观教育,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社会主义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多看、多转发积极正能量、学术前沿的讯息。引导团队老师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每月进行至少2次的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将思政工作融入并贯穿于团队研究生的全员培养目标、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科研人文融合的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和朋辈正向影响作用。团队注重对团队成员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做到内容层面的规范,价值方面的规范,技术操作层面的规范。


建设研究生导师团队文化,激发团队发展活力

团队坚持认为建设团队文化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力措施,加强团队建设,必须重视建设团队合作文化,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带头人徐立章研究员经常鼓励教师要倾注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团队共享的理念,建立彼此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在团队发展中,实现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目标。团队通过建立有效地沟通交流机制、适当的激励机制,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信息畅通、决策高效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另外,在“十三五”智能农机重点研发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充分依靠团队力量、集体智慧、分工协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也有效地的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积淀、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强,加快团队成长步伐。

导师团队在徐立章研究员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研究方向有特色、成果突出有影响、人员结构合理和管理制度健全的研究生指导队伍。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通过将目标培养、过程管理、人文教育、思政工作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面强化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下一步团队将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以收获机械行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共性、前沿问题为牵引、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始终围绕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融入科研团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逐渐探索形成一套既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又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事业贡献团队的微薄之力。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