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林江,医学博士、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陈芬儿院士工作站成员。现任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院级标本库副主任。第一批江苏“卫生拔尖人才”、第四和第五届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医学重点人才。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第一届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优秀临床带教教师”、镇江市“三八红旗手”、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工江苏省委“抗疫先进工作者”。擅长肿瘤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该同志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Oncogene(IF:6.854)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多次被Nature Reviews Cancer(IF:42.784)、Cell(IF:31.398)、J Clin Oncol(IF:26.303)、Blood(IF:15.132)、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Leukemia(IF:10.023)等高分SCI期刊他引,同时还被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美国血液学会)2012年继续教育材料他引,受到国际同行关注和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主持/主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创新团队、江苏省“333工程”课题、镇江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课题2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江苏医学科技奖、镇江市科技成果奖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本科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一部。

该同志注重研究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外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和协助培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60余篇。让学生在完成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课题组其他成员的课题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并且可以参与成果的申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各类课题,多人在校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科研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每年都要请专家授课相关的专业技术,如开展“转录组及表观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技术简介”、“10xgenomics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专题”、“外泌体研究策略”、“单细胞测序原理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同时还注重研究生对相关安全的培训学习,如进行“消防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危险品泄露处置流程培训”、“化学危险品MSDS说明书培训”等。在此基础上,采取带领学生外出参加会议,或鼓励支持学生自己参加会议或培训等,如到日本三重大学附属医院研学、参加全国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论文竞赛、江苏省第二十三次血液学学术会议、金山血液病例研讨会等,通过聆听大咖报告、获得“优秀大会发言”、获得“江苏省血液检验技能大赛二等奖”等拓宽视野,激励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精心的指导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及时讨论、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尽早解决问题,以免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定期进行研究生课题进展报告、定期检查学生的文献阅读情况,把握和审核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从生活上给学生缓解压力,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予学生安慰和信心。认真做好研究生开题报告,为后续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做好辅导员老师的小助手小帮手,如获得江苏大学医学院“优秀团干”等荣誉。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技能,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医院相关活动,如获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第八届住院医师节“优秀住院医师”称号等,为将来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已经毕业的学生,进入三甲医院,或为科室科研秘书,或为二代测序等先进技术的负责人等,都成为科室科研的中坚力量。

该同志注重人才的培养。近五年,其主持工作的实验室先后有10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进站博士后工作,其中已有4人学成归来为科室做出了新的成绩,其他人学位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中。多次分别派人到加拿大、芬兰、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相关实验室进修学习。已培养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名、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2名、江苏省“六个一工程”人才1名、江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各1名、镇江市“169工程”科技骨干1名。亲自指导江苏大学研究生实验40余人,多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江苏大学校长奖学金、江苏大学校优秀研究生、江苏大学校级和院级优秀毕业研究生、江苏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奖、江苏大学“星光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江苏大学“学子论坛”优秀墙报奖等。

该同志勇于临床创挑战。致力于提高基因检测方面的临床诊断,较早开展RT-多重筑巢式PCR检测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RQ-PCR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融合基因等项目。率先在省内开展多基因突变检测,为血液肿瘤诊断提供依据。成功建立一种新型突变扫描和基因分型技术-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HRMA)的PCR扩增体系,通过分析PCR扩增产物解链过程中熔解曲线的变化来区分野生型基因和不同类型突变(杂合、纯合突变)基因;与当前突变检测的“金标准方法”Sanger测序相比,HRMA使各个基因突变检测的灵敏度提高2-10倍,且不增加检测成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应用HRMA技术建立的多基因突变诊断平台,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证实,JAK2突变对MPN有诊断意义,DNMT3A、IDH1/2突变为正常核型患者提供了分子诊断标记,DNMT3A突变、U2AF1突变、SRSF2和CEBPA双位点突变在AML或MDS中有预后价值,这些都为患者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

面对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作为一名农工党员,当接到上级领导命令时,快速反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小组。该同志深知“新冠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是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侦察兵”,为了核酸检测工作早日进入正规,从制定制度到实验流程到报告发放都亲自把关,严控生物安全关、严把室内质量控制关,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到凌晨三四点钟。为了保证检测人员正确的生物安全防护和消除检测小组人员内心紧张,该同志对所有检测流程都亲自走几遍,并亲自带头穿戴非常消耗体力的三级防护进入最危险的、直接接触病毒的“标本制备区”,一进去就是四五个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疫情就是命令,没有周末、不分昼夜,带领大家夜以继日的工作。对有疑问的标本,采用进行多家试剂、重新采样、多组人员分别检测等措施,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标本。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林江同志将在引领和育人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